原始记录是检测溯源的关键,不少从业者对其形式、内容有疑问,结合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解读,梳理核心要点如下:
一、手写非必需,关键在“可控可溯”
无“必须手写”硬性规定,实验室能确保记录完整、不篡改即可;
仅现场检测无法电子采集信息时,需手写记录。
二、电子版记录可打印签字,需守“溯源关”
合规,但需保存电子版“原版”,标注与打印件对应关系;
禁止事后修改原版,更正需走审批流程、留痕迹。
三、图谱无需强制打印,标清“存放路径”
不用打印纸质版,纸质记录中标注电子版图谱存放位置即可;
电子版图谱需固定存放,不可随意变更位置或删除。
四、原始记录必含4类信息(需能“复现实验”)
样品信息:名称、状态、唯一标识(如样品编号);
检测条件:检测方法、环境温湿度、仪器/标准物质信息;
过程与结果:观察数据、计算所用公式;
签字确认:检测人员、审核人员签字。
五、签字可只签首页,需“确保完整”
非必须每页签字,首页签字即可;
需标注页码(如“共X页,第X页”),保证记录不缺失。
3条实操建议
定细则:明确记录适用场景、存档/修改规则;
定期核查:抽查记录完整性、存放合规性;
强培训:让人员明确“记录可复现实验”的核心要求。
原始记录是检测真实性的底线,守住“可控、可溯、可复现”原则即可。